English

商业便民 便有商机

从东四商业大楼到朝内菜市场
1998-08-17 来源: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曹茜 我有话说

重张开业仅一周的朝内菜市场,平均每天销售额达27万元,令经营者意想不到。仅主食厨房柜台,开业当天就卖了4000多元,第二天卖了5000多元,原以为最多销售额也就是3000元左右的商场人士,不免喜出望外。更引人关注的是,朝内菜市场是由原来的东四商业大楼转变而来。在商业效益普遍滑坡的情况下,大商场变菜市场是否意味着一条“通途”。

作为北京老字号四大菜市场之一的朝内菜市场,在市民中一直享有盛誉。50年代已建成面积2700平方米营业大棚,许多市民至今仍对“朝菜”低廉的价格和特有的生鲜贩售记忆犹新。但进入90年代,越来越多的大商场取代了大型菜市场。西单、东单、朝内菜市场先后沉寂,老字号菜市场只剩崇文门菜市场一家。朝内菜市场因危房改建迁出原址,也曾涉足百货,现终于又以首都市民的大厨房和菜蓝子的规模易地重张,回到经营本位上来,业内人士认为,恢复“朝菜”是东城区政府实施菜蓝子工程所做的商业网点置换,而这一重要之举恰恰满足了东城区市民日常采买的需求。

一位住在菜市场附近的大妈告诉记者:这儿附近也有农贸市场,东四三条那儿有早市,可在那里买东西,分量和质量都没谱儿。这里东西全,价格也不贵,一只乌鸡早市上要卖12元,在这里10元就买下了。

价格不算贵,质量有保证,购物环境好加之一些免费便民服务,成为“朝菜”开门红之所在。记者看到,菜市场内大开冷气,设有休闲桌椅,中午主食厨房的包子卖得最火,因为有微波炉免费加热,总服务台有公平秤,顾客可随时复秤。菜市场书记仲龙网介绍说,他们还将根据菜市场周围回民较多的特点,专辟清真食品区,以让更多的顾客满意。

北京商场的疲软众所周知,据了解原东四商业大楼也是经营惨淡。附近居民说,商场卖服装,哪家能天天买衣服?可天天得买肉买菜,还是菜市场实惠。朝内菜市场的重张和客流也许可以提示商家:北京实际上缺少的是什么样的商业,过剩的是什么样的商业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